两会建言:建立绿色殡葬-树葬和竖葬

2010-03-07 15:46 阅读(?)评论(0)

      人到中年,为人子、为人父。承担起了抚老携幼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感,使我们将关注焦点转移到未来生存环境上。我们给子孙后代会带来什么?我们能否为他们提供一个优雅环境吗?

    在中国及世界的风俗里,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殡葬业也遵从着这个规律。古代有“土葬”、“水葬”、“天葬”、“空葬”、“风葬”、“挂葬”、“悬空葬”"等类型。

    火葬目前作为我国主体殡葬方式,其火化率达已达到53%。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多个省市的火化率均达到95%以上。作为火葬的目的,达到了节约土地、防止疾病传播、停止腐烂、控制水源污染等方面有它的独到优点。但是在目前全世界构建良好的自然环境、主张低碳生活的今天,作为国家层面来看,它是否一定是最佳的主体殡葬方式?我认为值得商榷。

     环境科学杂志等报道,2004年对中国某火葬场9具遗体进行了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烟气中二恶英类物质总浓度为89~350ng·m-3,毒性当量浓度为1.5~5.4ng·m-3;PCDFs的总浓度高于PCDDs的总浓度;

      二恶英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伴随的副产品,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在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专门收集世界各国癌症研究结果和等级评定,二恶英是人类Ⅰ类致癌物,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致癌物中毒性最强的有毒化合物之一,其半数致死量(LD50)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美国在1988年发表的全球第一个二恶英危险的评价报告中指出,癌症病人中万分之一受二恶英侵害,极低剂量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它的主要毒性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抑制免疫功能、干扰内分泌,还可能引起男性雌性化。

  毒性当量因子(Toxic equivalency factor, TEF)是以毒性最强的2,3,7,8-TCDDTEF1,其他二恶英异构体的毒性折算成相应的相对毒性强度。二恶英具体有致死作用与废物综合症,皮肤发生增生或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呈痤疮形式,导致动物胸腺萎缩也伴随免疫抑制。同时伴有肝脏单核细胞浸润,多核巨大肝细胞数量、分裂指数和胞浆内脂肪滴增多,转氨酶活性明显增加。导致免疫抑制,使传染病易感性和发病率增加,疾病加重,免疫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机体的抵抗力.此外还可以雄性雌性化表现最为突出,引起睾丸形态发生改变,精细胞减少,输精管中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退化,精子数量减少,生精能力降低。诱导酶的活化,使雌醇羟化代谢增加,从而导致血中雌二醇的水平下降,改变月经周期和排卵周期,还表现为卵巢功能障碍、子宫重量降低和子宫中雌性激素受体减少。发育中的胎儿对PCDD/Fs的敏感性比成人高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接触2378-TCDD及其类似物,与人群所有癌症的总体危险性增加有关。

    此外火葬也是大量消耗氧气和燃料的高排放行为,与低碳减排背道而驰。中国每天火化4.5万人。火化一个人需要柴油1015公斤,需要电能25度左右,浪费大量的柴油、电能,还污染空气约半个小时。一次火葬释放二氧化碳约400公斤,可产生二恶英等污染物。如果逝者生前补过牙,火葬还可能造成银蒸汽飘散。火葬耗用的燃气或电力将相当于汽车行驶800公里的能耗。对火葬排放气体有一组约略的统计数据:假设一具尸体重60公斤,衣服鞋帽被褥5公斤,用15公斤柴油焚化后,依据物质不灭原理,可生成3公斤骨灰和77公斤气体。而科学家强调,即使全世界立即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原有的二氧化碳还会在大气中滞留一百至二百年。如果说,工业废气作为发展的代价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减排是一种无奈,那么,火葬排放二氧化碳,助长气候变暖就是人类的自戕!《关于殡葬改革的几点思考-寇英来》。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殡葬事业单位3284个。其中,殡仪馆1594个,经营性公墓1009个,殡葬管理单位681个,共约7万人从事这一行业。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人员开支。目前尸体火化后,绝大多数仍是装棺土埋(农村),一点也没有节约土地。火化率提高了,但乱埋滥葬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墓、碑越做越大,不仅没有节约了土地,反而因火化厂和骨灰存放地还浪费了大量的土地。此外火化的费用也任由上涨的趋势(火化费、骨灰盒费、运尸费、洗面费等);这还不算家属、亲戚、朋友、同事往返火化场交通费和浪费时间等间接开支。"骨灰盒价格超过彩电”、“墓地价格超过楼盘”,负担太大出现了“死不起人”的尴尬局面。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几千年来,全球气温一直比较稳定,但近100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气候不断变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基础。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小组(IPCC)的研究认为,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激增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二氧化碳的激增主要是工业废气、生物燃烧和原始森林及植被锐减的结果。火葬不但耗费煤炭和石油,而且把尸体这种含碳化合物变成二氧化碳和含碳可溶胶排入大气,成为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如何为下一代留下一片洁净的天空和土地。我们不妨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土葬上面。国人千年传统观念 “入土为安”回归自然,能否让我们研发进行新型的科学丧葬。因此,如果能够在全世界废止火葬,实行既不筑坟,又不立碑的土葬,以树代坟,就等于削减了石油和煤炭的用量,节约了资源,使人科学地回归自然,促进绿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一定规模上将抑制气候变暖。

   全世界进行了诸多尝试。如碱水解遗体,利用碱水解法,遗体将被置于一个高压不锈钢容器,用强碱溶液浸泡、加热并施压。两小时后,遗体分解,相比之下,碱水解法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0%,降低能耗30%至90%,污染物也会明显减少。但是仍然需要大型设备和碱处理装备。

     但相比之下,老祖宗的“尘归尘、土归土”的观念来得更天然环保。古代农业是粗放型,只能通过扩大土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而土葬由于有了筑坟和立碑的形式,必然占用土地。但土葬占地在性质上并不是对土地的破坏,而具有休耕的意义;在时间上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可能是永远的,因为土地是最主要的私有生产资料,随着人际的繁衍,五辈甚至三辈以上的坟墓不会继续保留,除非帝王将相。所以古诗中有“千岁墓平”、“古墓犁为田”之说。如果坟墓是永远的,地球上早没有了可耕之地。就人体本身而言,土葬后尸体入棺入土,一般经几年,几十年的腐朽和物理、化学变化后。又由人体变为肥力溶于土壤之中,增加了土地肥效,恢复土地活力有益于植被扩大,这样的循环方式,无疑是科学的、有益的。但火葬则不是这一模式,它纯粹是人为的,变人体为有害物并排放于空中,大量减少了土地的溶入量,增加了空排量。人体本身是土壤所产生的植物及植物养育的动物供养大的,人体死后又归于土壤,这仍是一个科学循环现象,而现代人为什么要违背这一科学循环现象,演变为不入地而排空的小循环现象呢?人体入土减少了空气污染,减少温室效应,净化了空气,增加了土壤的当量和土壤肥力,也不耗费能源,因而利大于弊

   所以我更赞同目前澳大利亚推行的“竖葬”加“树葬”树葬是指把遗体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与古代挂在树上葬不同。目前国家政策允许,提倡树葬、草坪葬、平地深埋,有益于环保,有益于生态。

  树葬-生命的延续及永生

而澳大利亚建立了竖葬(Vertical burials)公墓。顾名思义,竖葬就是将尸体直立埋葬,在我国古代即有此种葬法,古代有头向天、脚站地葬式,即“竖而埋之”的竖葬,意思是让亡灵升天或从山顶上天和直立永生、仍然屹立Still standing的意思。泉州曾经发现二座明代竖式古墓。四周用大理石砌成,建于明初,已有600多年历史。

   澳大利亚此举可以节省空间并最大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也能节省丧葬费用。公墓位于维多利亚省墨尔本市以西180公里处的德里纳鲁姆,风景秀美。政府批准当地公司帕拉科姆落实建立竖葬公墓的计划。埋葬于该公墓的遗体除了垂直地埋入地下之外,也不装在棺木里。据公司主管托尼.迪普莱介绍,死者遗体将被包裹在裹尸袋中而不是棺材,然后把死者直立埋葬在3米深的洞穴里,且不使用任何随葬物品。此外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也在推行垂直墓葬 ,马尼拉认为垂直葬是国家保持开放的选择 。

      Bruce Edgerly发明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深葬的方法,通过在一个使用双天线,数字技术定位系统,垂直定向钻孔系统,多组合尸体圆柱形容器,和垂直棺材解决了竖葬的便捷完成和标识问题。如果减少火葬,其从业人员也可以转入绿色殡葬行业。

     可以想象在一棵参天大树下,安葬着世界名人、大科学家、艺术家或一个家族。郭沫若、鲁迅、徐志摩在树下吟诵、竺可桢、华罗庚在树下沉思、离去的前人长眠在浓郁森林里,后人徜徉在林间小道,回忆着祖先的辉煌,追忆这亲人的笑容,欣慰地看到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的大树延续了逝者的生命。那是何等和谐之境界啊。

     低碳减排的安葬让地球得到了修复的生机。避开肥沃的土地,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耕地,去除了火葬的大兴土木,不浪费柴油、电能,不排放废气,污染环境。经济、简单、方便,人体回归自然,变为有机土壤,为植物做贡献,符合科学发展,循环生态,环境保护。每年人们多种了数百万株树。无形为国家植树造林及水土保持做出重大贡献。对保护濒危植物也有积极意思。而且由于每株树都是亲人用来祭奠亡者的,肯定十分的爱惜,即使是条件不好的山地或贫瘠的土地,相信成率也会特别高。几十年后,留给后人的绿色中国将是多么美丽。

  火葬-将生命埋葬到空气中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以压缩工业规模为代价减排二氧化碳,在《京都议定书》未被各国普遍遵守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但动植物体是演化矿藏之源。人体中的矿物质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其尸体分解中的沼气、磷火也被科学所利用及揭晓,人体中大量的水资源及含氧量皆被火葬所席卷一空,造成水资源紧缺臭氧洞扩大。如果推行新型竖葬加树葬的土葬方式,使大地有“滋补”之物,才能使我们的美好家园更加美丽富饶。它既不影响经济发展,又为抑制气候变暖做出了最大贡献。我们不能成为后世的罪人,因此正确引导安葬方式,无疑功于子孙、功于人类、功于华夏、功于全球!

我的相关日志:


2009-04-08 | 花青素对大脑的作用
2009-03-10 | 古医学美学对美貌的描述
2009-02-20 | 养颜与胶原蛋白
2007-06-04 | 想知道你的身体有多少血液吗?转贴
2007-05-25 | 您知道垂体腺瘤可以出现什么症状吗?
2007-05-07 | 世界上最先进 PET/CT即将开机
2007-05-01 | 巴蜀笑星展幽默
2009-03-17 | 参观福州总医院(可停直升机的门诊楼)
2008-02-05 | 对环保的感受
2009-07-03 | 假如昨日重现祈祷悲剧不再上演
2010-02-27 | 回答:颅内血管外皮瘤
2010-01-25 | 精准神经外科时代来临
2010-01-19 | 高颈段哑铃型神经鞘膜瘤外科治疗
2009-12-19 | 超声导航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2009-12-08 | 巨大岩尖脑膜瘤切除术
2009-12-08 | 神经导航全切罕见复发性脑室内脑膜瘤
2009-12-04 | 大脑镰旁脑膜瘤
2009-11-30 | 巨大垂体腺瘤
2009-11-26 | 下丘脑错构瘤
2009-11-11 | 脑室内手术技术要点
2010-02-28 | 颞叶海绵状血管瘤致癫痫
2010-02-03 | 颞叶海绵状血管瘤致癫痫
2010-01-15 | 神经康复圣药胆南星
2009-12-31 | 当选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
2009-10-11 | PET在神经疾病应用
2009-09-15 | 探索大脑功能的调控是神经外科领域的未来使命
2009-08-17 | 癫痫常识的几个误区
2009-07-17 | 癫痫患者都能结婚生育吗
2010-01-30 | 后颅凹天幕脑膜瘤显微手术
2009-11-08 |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09-11-05 | 鞍区脑膜瘤切除术
2009-09-13 | 右侧前床突外脑膜瘤切除术
2009-09-04 | 后颅凹脑膜瘤切除术
2010-02-06 | 想上“星光大道”的地震伤员
2010-01-17 | 《崛起》第三集《生命至上》
2009-11-01 | “5.•12”大地震源牛圈沟
2009-10-19 | 地震脊柱和脊髓损伤的救治
2009-08-22 | 祭奠北川、不负白衣
2009-06-06 | 烧伤病人均平稳
2009-05-26 | 震区基层干部心理现状
2009-05-26 | 古地震断裂带 -摄影
2009-05-20 | “地震灾害颅脑损伤医疗救护”出版
2010-01-11 | 中国医师协会四川神经外科专委会会议
2010-01-09 | 筹备2010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大会
2010-01-06 | 神经外科医师培养细则
2009-12-09 | 选择生命中的另一种永恒
2009-12-02 | 半斤重铁筒"飞"进男子脑袋
2009-12-02 | 研究生毕业答辩会
2009-10-25 | 全国神经外科会议盛况
2009-10-24 | 全国第八届神经外科大会召开
2009-10-14 | Galen大脑大静脉瘤样畸形
2009-10-11 | 常见动脉瘤出血部位
2009-10-04 | 从赵本山老师脑出血谈血管瘤
2009-09-10 | 后交通动脉瘤手术
2009-09-09 | 前交通动脉瘤及其下丘脑穿动脉的显微手术解剖
2009-08-23 | 动脉瘤解剖
2009-08-20 | 深低温停循环基底动脉瘤夹闭
2009-08-06 | 多发动脉瘤夹闭术
2009-07-19 | 动脉瘤破裂致脑内血肿的特点
2009-06-20 | 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
2010-02-12 | 手术室的快刀手
2009-12-21 | 垂体脓肿
2009-09-24 | 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应用
2009-09-23 | 去骨瓣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
2009-08-15 | 日本医院的人性化管理
2009-08-14 | NCU中Ramsay镇静评分的应用
2009-07-13 | l情绪悲观-抑郁症
2009-06-17 | 公交车烧伤患者病情平稳
2009-06-13 | 第二军医大学专家为烧伤患者进行MEEK植皮术
2009-08-19 | 中医治疗毒品成瘾症状
2009-06-15 | 枕叶脑肿瘤特点
2009-03-26 | 糖“腌”伤口难生长
2008-12-25 | 椎动脉型颈椎病
2008-12-08 | 老年性痴呆-快救救我爸爸
2008-12-04 | 胸髓占位--室管膜瘤合并脊髓空洞症
2008-11-27 | 为何老龄会痴呆或步履蹒跚
2008-11-25 | 听神经瘤手术保留面听神经
2009-11-04 | 什么叫Moyamoya烟雾病?
2009-09-23 |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简介
2009-09-02 | 颈内动脉内膜栓子剥脱术-幻灯
2009-08-28 | 什么是终板
2009-08-10 | 何为颈动脉体瘤
2009-07-10 | 导航内窥镜切除侧脑室肿瘤
2009-06-26 | 脑微动脉损害是脑衰老的主要原因
2010-01-06 | 温馨护理迎新年
2009-10-30 | 腰腿痛脊髓电刺激植入治疗
2009-09-29 | 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管理
2009-07-28 |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及美国医疗保险概况
2009-03-11 | AAN特发性震颤内外科治疗指南
2009-03-07 | 如何让伤口尽快愈合
2009-02-24 | 癫痫都是“血管”惹的祸
2009-02-17 | 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心理救助
2010-01-29 | 我的客座教授Christian Matula
2009-09-10 | 9月26日全军神经外科大会议程
2009-09-09 | 神经外科学的开拓者—前辈涂通今将军
2009-08-22 | 费舟教授在非洲
2009-08-15 | 日本脑科医生是如何计算出血量的
2009-07-24 | 柴家科教授再访烧伤伤员
2009-06-13 | 第三军医大学专家连夜为特重伤员手术
2009-06-11 | 第二军医大学专家采用MEEK新技术救治烧伤病人
2009-05-05 | 新型手机远程会诊

  最后修改于 2014-05-27 18:13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health/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