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部长谈“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与展望”

2012-01-08 22:51 阅读(?)评论(0)

   陈竺部长在中华医学会第24届理事会2012年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总结了近三年来医改取得的巨大成绩,也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陈竺部长在总结2009-2011年医改成就讲到,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城镇职工、新型农业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已达98.5%。我国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由2008年的73.4%下降至2011年49.5%,农民得病2周未就诊率由2008年12.4%下降到2011年的6.1%,城城镇居民得病两周未就诊率由2008年6.4%下降至2011年的4.0%。城乡居民得病应就诊而未就诊率由2003年的13.1%下降至2011年的5.4%,城乡居民得病应住院而未住院治疗率由2003年的29.6%下降至2011年的17.3%。全国住院病人疾病未治愈,但因经济等原因主动要求提前出院的患者人数由2003年的43.3%下降至2011年的31.8%。;

    第二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主导下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零差率销售,价格下降30%左右,门诊药费和住院费用相应降低。各地已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基本药物政策机制,建立了政府主导的药品招标平台,采用以省为单位、量价挂钩、采招合一、合同管理、统一配送的招标采购机制。80%的县市推广基本药物临床指南和处方集,基本药物各项政策逐步落实。

     第三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幅度推进了基层卫生机构改造建设项目,过去两年投入412亿元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建设,2011年全国卫生机构达到95.3万所;卫生人员860万人、病床数515万张。加强了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订单免费培养、轮岗培训、对口支援、每年为基层招收培养执业医师9000名、招收5000名定点免费医学生,改善了队伍素质。

    使得看病难的问题也得到初步的解决,表现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地状况得到显著改变,城市大医院“三长一短”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农村15分钟内可达的医疗机构住户比例由2008年的75.6%上升至2011年的80.8%。城市15分钟内可达的医疗机构住户比例由2008年的80.3%上升至2011年的83.3%。;2011基层门诊量37.8亿次,比2007年上升28.6%;基层住院量3680万,比2007年增加30.9%;乡村基层卫生服务首诊上升了近十个百分点。

    应该说我国的看病难的普遍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目前主要看病难的问题存在在,到大城市高等级医院的大专家处就诊难,这与发达国家存在的问题是一样的。

    第四方面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我国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方针有了制度安排,是医改的突出亮点。全面实施十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政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平均增加25元。50%的65岁老人享受了免费体检的服务, 农村住院分娩率96%,规范了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等慢病患者管理和健康教育。在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完成了众多的卫生服务项目,截至2011-11月,为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2612.6万人,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6831万人,为贵州改炉改灶消除燃煤型氟中毒168.9万户,为农村妇女孕前后孕早期补服叶酸2244万人,建立无害化公厕1328万户,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109万人,为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1186.2万人,为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146万人次。医改三年来孕产妇1/10万死亡率由2008年的34.2降至2011年的26.1。医改三年来婴儿死亡率1/1000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降至2011年的12.1。

   第五方面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在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和8个省745家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在规划布局、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支援基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行预约服务、优质护理、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等便民惠民措施。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组建上下联动的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鼓励社会办医,努力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并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经过几年的努力,人民群众通过医改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看病就医“难”和“贵”的问题有所缓解,我国医疗基本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长期困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出现好转。医改对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开始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应该说我国医改目标、方向、原则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但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难点与挑战。

挑战一: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疾病模式本质变化,突出的问题是慢病发生率高达20%,疾病数2.7亿,每年新增1700万病例。许多慢性病不仅诊疗费用按规,而且需要终生治疗。过去的五年,GDP增加了1.2倍,财政增加了1.6倍,城乡收入分别增加了86%和75%,加上医保建立,医疗需求井喷式增长:门诊量增加50%,住院量增加一倍。同期,全国卫生科技人员仅增加29%,病床数增加42%,长期发展欠账,医院患者爆满,等候时间加长,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医疗需求增长。

挑战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举步艰难。新增投入的改革如医保、基础建设、公共卫生等领域成效显著,体制机制的改革如公立医院、药物生产流通等领域成效显著。体制机制的改革如公立医院,药物生产流通等进度缓慢、不平衡。在管理体制方面同级政府卫生管理职能过于分散,医疗、医药、医保缺乏联动,协调难度大;层级政府卫生职责划分不合理,资源配置重叠,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难以落实。财政投入方面卫生投入及增长未形成稳定机制,随意性大;转移支付不够完善,地区差异较大,公共投入与最终产品定价无关联,一些投入难于转化为公众福利。服务体系横向,纵向各自为政,互相独立,医疗卫生服务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系统整合,上下联动缺乏动力机制。

    难点三: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矛盾突出,医改难点在于合理调整医保、医疗、医药、患者的利益关系,如果没有制度创新,破除“医药养医”、实施基本药物,控制医药费用不会成为医院和医生的自觉行为,积极性也难于发挥。社会各界强调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媒体揭露要加虚高和药品销售的黑幕,市场价与中标价相差几十倍,甚至更多。它涉及到药品定价、财政补偿、医院运行、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整个环节。哈佛大学肖庆伦谈到:美国同一个药买到澳大利亚10美金;卖到中国八十美金;香港公立医院的药品价格是大陆公立医院的1/10。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药价贵,到中国市场可以赚更多的钱,情况是不是这样?这是什么原因?

    难点四:公立医院改革缺乏顶层设计。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首先政府职责不明,表现在自我创收、以药养医、自我发展、医院目标与社会目标相冲突。其次激励机制扭曲,医务人员收入与开多少药及检查挂钩必将导致医疗行为改变,加剧利益目标冲突。再次是规制监管不力,及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医疗秩序和医疗安全。最后是资源配置失衡,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和高精尖技术层面,宏观利用效率不高。这些矛盾和问题说到底是制度缺陷。公立医院改革必须从制度建设上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和完善政府举办和管理公立医院的手段和方法,确保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实施策略、路径和政策选择。

    难点挑战五: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抓紧、抓实。目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遍反映缺少卫生技术人才,尤其是在基层尤为突出。医学人才培养不同于其他领域,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医学生转化成为医生是政府和社会责任。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住院医师制度和全科医生制度。医学生毕业经过考试合格进入政府指定的医院当住院医生,经过四年培养后,参加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证书后才能开业。我国每年各级各类医学院校毕业生近100万人,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数不足1/3。如果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县以下医疗机构,没有严格的转化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怎么提高?

   展望“十二五“卫生体制改革,陈竺部长谈到;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体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婴儿死亡率降至12/10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14/1000,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2/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小于120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大于85%,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重点慢病防治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50%,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率80%,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大于8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大于85%。

重点突破,全面完成十二五医改重点任务。

 1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医药补医推动了费用上涨,造成了药品滥用,腐蚀了医疗队伍,必须下决心革除,早该比晚改好,彻底该笔拖泥带水改好。首先要切实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六大补偿。从份发挥医保补偿作用,并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这是改革以药补医的主渠道。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适当提升价格和价值严重扭曲的护理费、手术费、诊疗费,这类费用已远远低于家政和小时工的费用。2012年现在300个试点县推行,力争2015年在所有的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2全面推进支付制度改革,按项目付费与以药补医相结合,是导致大处方、大检查问题的根源,也使医务劳动的技术价值难以体现。国际经验表明,支付制度是医疗保险机构控费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支付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率先推进新农合的支付制度改革,并协调其他部门,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要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确保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同步推进。

3强化新农合的风险保护机制,合理设置管理体制,把增强对农民健康的风险保护作为巩固完善制度的突出重点,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2012年政府新农合人均补助提至240元,新增资金中部分要用与建立省级重特大疾病统筹基金,结合民政医疗救助,使大病补偿达到90%以上。探索利用是商业保险形成多重补充保险机制,分担重特大病的高额费用。2012年全面实施8类病种的大病保障(儿童白血病、先心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终末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型精神病、耐药结核),并在1/3的统筹地区将新增12类大病纳入保障范围(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血友病、I型糖尿病、唇腭裂、甲亢)。 

4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落实补偿、推进价格和医保支付改革、实施绩效工资、绩效考核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力争“十二五“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推动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服务模式,将要服务的的中心转到公共卫生服务上来。

5全面建设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医疗机构良性竞争,

6创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7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

8创新人才培养和分配机制。

    其中特别是提到要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大到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去。要彻底转变以药养医的不良局面,改革医疗的价格体系。使百姓的健康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我的相关日志:


2012-01-08 | 2012中华医学会第24届理事会召开
2011-05-04 | 综合医院VS专科医院,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2010-09-14 |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在京举行
2010-07-02 |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现场
2010-06-14 | 医院成本核算流程
2010-04-29 | 中国卫生发展策略(简)
2010-03-22 | “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挂牌仪式
2010-03-05 | 解读温总理政府报告中医疗改革思路
2009-12-13 | “2009’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
2009-10-12 | 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管理中层培训
2011-11-17 | 参观上海长海医院
2010-11-15 | 医疗过程中的矛盾思维
2010-10-08 | 日本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模式
2010-10-08 | 医疗核心制度(三)
2010-08-20 | 医院门诊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04-25 | 陈竺会长做中国医疗发展专题报告
2010-03-10 | 避免医疗差错的有效方法
2010-04-24 | 陈竺院士当选新一届中华医学会会长
2008-06-02 | 国家卫生部长陈竺视察成都军区总医院
2011-07-19 | 军队医院在医改中的角色
2010-06-26 | 结合医改支援眉山人民医院
2007-11-12 | “医改”的回顾与展望


  最后修改于 2012-01-14 09:1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health.sohu.com/blog/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