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

2012-11-21 04:18 阅读(?)评论(0)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 街子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青山绿水抱林盘、村庄小镇嵌田园”五代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政治、经济反复兴衰,兴时曾为县治掌一方水土,衰时仅余一条小街,到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5年,仅存沿河街子一条街。又至1940年建立街子场,旋即改场为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91年撤乡建镇至今。

  街子镇所处的凤栖山风景区拥有千亩原始森林,千年古楠、古柏、古杉、古银杏、参天蔽日;山中深藏以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唐朝“一瓢诗人”唐求故里,清代字库古塔交相辉映。还有龙潭、梅花寨等等景观为街子镇添光加彩。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齐备。

  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建筑6.8万平方米。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清末建筑中个别单体有极少欧式装饰。一般体量不大,用材小巧、风格仆素。但也有现在罕见的、雕刻精美的个体或局部。字库塔建于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最上面的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何为 “字库”?原来是信奉“惜字是福”的街子人认为,随便丢弃、污染有字的纸是缺德的事,应该把废弃不用的字纸放在特制的纸篓内集中起来焚化。于是分别在街道的上场口和下场口修建了两座专供焚纸用的字库。上场口的那座已毁,下场口的这座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古镇的一道景观。

  光严禅院又名“古寺”,海拔1100米,藏于凤栖山密林中,群山环绕,林木葱郁,属于青城山108景的系列之内。古寺始建于[晋代]。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均在此出家避难,明代朝廷赠送古寺的《洪武南藏》是明代刻造的三个官版中,中国佛门经典上保留下来的唯一印本,重11吨、体积达1.505立方丈,堪称中华佛门之经典。古寺因曾拥有此旷世珍宝而享“西川第一天”之誉。

  场镇上古建筑的体量、布局小巧、实用,大多不事雕琢彩绘,反映出居民不张扬、不奢华、求实用的习俗,寓含淡泊、质朴的思想性格。尽管历史灿烂辉煌,走进镇区,看到和感受到的却是自然、亲切,与山水融汇一起。

  街子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现存古街区面积最大、布局最完整的旅游点,是现在已极少体现清代中国西南山边小镇原貌的实物。它既有文化的潜在吸引力,又有独特的优美环境,也有开心惬意的民俗民情,更有伸手可得的绿色食品。它既体现西南山边小镇的独特风貌,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集中这些价值的唯一实物,被省内媒体一致认为“酷肖周庄”。

街子镇汤麻饼,是成都名小吃之一,采用面粉、白糖、冰糖等原料,经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程序后,制作成圆型,然后粘上脱皮芝麻,烘烤而成。其产品全部采用手工操作,纯绿色清真食品,无化工添加剂,保鲜时间可达半年以上。此外,凤栖山猕猴桃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方特产。 “天主堂鸡片”,选料严格,注意火候,刀工精细,调味独特,色、香、味俱佳,独具特色。 住宿:可在光严禅院内或是街子古镇上住宿,古寺内客栈环境清幽,独具特色。

我的相关日志:


2009-07-11 | 荷兰的风车-摄影
2008-03-24 | 珠水华灯夜韵翠树(多图)
2008-03-02 |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2012-01-31 | 访著名画家宋亚平
2011-10-29 | 明孝陵晨游
2009-07-29 | 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
2009-07-11 | 巴黎圣母院-摄影
2009-07-05 | 细语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2008-03-12 | 我15年前绘制的油画
2012-11-20 | 参观学习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2011-10-06 | 成都十一
2011-09-30 | 第四十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
2011-06-12 | 成都的韵味
2011-04-03 | 成都新城美景
2011-01-10 | 成都午夜华灯
2010-10-10 | 成都-健康休闲的城市
2010-10-02 | 十一成都清晨
2010-05-06 | 雨雾成都
2010-01-17 | 《崛起》第三集《生命至上》

  最后修改于 2012-11-21 06:09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