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位高原基层军官的生命

2006-01-12 13:25 阅读(?)评论(0)
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军事频道、新华网成都9月8日电 (刘道国 刘永华)9月8日14时50分,成都凤凰山军用机场尘土飞扬,两架从康巴高原飞来的直升机,降落在停机坪上。机舱刚一打开,一辆运载着医护人员的救护车,迅速靠近飞机,将机上的重病患者接下来后,向成都军区总医院奔去……

从直升机上被抬下来的重病患者是一位高原基层军官——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巴塘大站海通兵站站长杨通建。

8月29日上午10时,正在带领兵站官兵进行接待准备工作的杨通建,突然倒在地上。经巴塘县人民医院通过CT初步检查,诊断为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病情十分严重,需立即派专家稳定病情后,转送内地医院救治。

高原基层军官杨通建的病情引起了军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巴塘县主要领导责成巴塘县医院:一定要不遗余力抢救杨站长的生命;

川藏兵站部领导指示:杨通建是一位扎根高原将近20年的基层干部,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他的生命;

成都军区联勤部领导考虑到:川藏线山高路险,行程遥远,向军区首长报告申请直升机支援,并要求军区总医院迅速制定抢救方案;

成都军区主要领导得知此事后,要求有关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抢救杨通建的生命……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关心下,8月30日,由巴塘县医院、37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联合结成的救治联系渠道正式开通,军地脑外科专家通过联系渠道,对杨通建的病情进行了初步会诊。16时10分,经过多方紧急现场救护,杨通建的病情趋于稳定。

8月31日上午10时,为了确保杨通建安全度过生命危险期,内地和高原参与抢救的医疗专家们经过进一步诊疗,提出了两种抢救方案,一是就地稳定3至4天后,由直升机接送到成都军区总医院治疗,二是就地稳定8至10天后,由川藏线陆路转送总医院。

9月2日下午,成都军区和军区联勤部领导会同有关部门经过认真商议,决定派出直升机专机赴巴塘草原,迎接杨通建到军区总医院救治。

在川藏高原正值雨季,气候条件很不利于直升机飞行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将战友接回内地抢救,成都军区陆航团的专家和飞行人员,对接送通道的气候环境、降落接送场地的情况迅速进行了认真了解,并提前做好飞上雪山高原救战友的准备。

9月4日21时,成都军区总医院脑外科灯火通明,医院有关专家云集脑外科,对掌握到的杨通建病情进行集体会诊,对如何做好稳定患者病情的工作提出了对策,对到达医院后怎样进行紧急救治拿出了一整套具体方案。

不巧的是,9月5日、6日,两天都因天气原因,被迫临时取消飞行计划。

9月8日上午7时40分,救战友心切的直升机编队再一次升空飞向高原。

10时30分,带着成都军区各级首长的关怀和厚爱,在巴塘藏汉军民的热切期盼中,直升机顺利降落巴塘草原临时停机坪。“神鹰来了,金珠玛米有救了!”,人们纷纷围向直升机,一时间,欢呼声响个不停。

11时02分,直升机载着杨通建和参与抢救的部分医护人员,带着巴塘大站官兵和藏汉群众的深深祝愿,顺利升空返回川西平原。

15时30分,经成都军区总医院专家组集体会诊,并进行临时紧急诊疗后,从总医院脑外科传出喜讯:杨通建基本脱离生命危险,顺利转入正常治疗期。

昨天凌晨2点,手术后的杨通建醒来时,虽然异常疲惫,但还是努力地向主刀医生顾建文微笑了一下,这种微笑既有对他的感激,又有战胜死神的喜悦。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顾建文放着录像,向记者再现了手术过程中惊心动魄的场景。

  抢救老兵相关领导现场“督战”

  前天下午5点30分,杨通建被推进了手术室。成都军区非常重视对他的抢救,特意派出军区联勤部领导到现场“督战”。之前的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杨通建的颅内有块血管瘤,必须用手术将血管瘤拿掉。主刀的顾建文是神经外科主任,也是该院最权威的神经外科专家,经过麻醉、定位等准备工作后,晚上7点30分,手术正式开始。此时此刻,等候在手术室外的杨通建的妻子神情紧张,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术室的大门。军区的相关领导也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因为,这种手术是高风险手术。

  颅骨钻洞手术场面惊心动魄

  昨天下午,在顾建文办公室,他调出全程拍摄的录像,向记者再现了手术场景。顾建文先是在定好的头颅位置上用手术刀划了一圈,将头皮揭开,然后在颅骨上钻一个洞,沿着这个洞,他将一片颅骨锯开,白色的大脑硬膜暴露出来。紧接着,他用剪刀将大脑硬膜剪开,由于颅内压力很大,刚一剪开,里面淤积数天的血块像挤牙膏一样不断往外冒。“如果再拖下去,颅内的淤血就会要了他的命!”在清理完这些血块后,一个长在动脉血管上的包块暴露出来,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红点,顾建文称,那就是出血点。这个血管瘤其实就是一个高压压出来的气囊,如果气囊再次破裂,杨通建就将没命了,而手术的最大风险就是动脉瘤破裂。

  果断下手夹闭瘤仅用70分钟

  在确定好位置后,顾建文取来一枚小小的钛合金夹子,他称,这枚夹子仅有1厘米左右长,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它将用来夹住血管上的那个气囊,阻断它和血管之间的联系,让血液正常流通。手术前期的工作就只为这一夹。顾建文屏住呼吸,果断地把钛合金夹子夹在了动脉瘤上,成功了!顾建文告诉记者,这枚夹子将永远留在杨通建的大脑中,体积小,又轻,不会对大脑产生任何影响。这台原本预计要用4个小时的“动脉瘤夹闭术”实际仅用了70分钟。

  昨天,顾建文对记者说,因为各方面的关注,这台手术对他的压力非常大,手术前他不断调整自己,给自己减压,最终稳健地走上手术台并使手术取得成功。他称,目前他们采用镇静剂让杨通建进入冬眠状态,以便更快恢复,“估计10多天后,他就可以下地活动了!”李若梦本报记者邓晓洪张
  最后修改于 2007-11-12 11:4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