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鞍区肿瘤切除 视频及相关知识

2007-09-17 14:25 阅读(?)评论(0)
该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发生意外后处于深昏迷,经过相关检查发现患者为巨大鞍区肿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在精密超声破碎刀的配合下,将肿瘤粉碎缩小。现患者清醒,但是由于患者术前处于衰竭状态,术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经过重症治疗,现逐渐好转。

目前研究发现:发生在蝶鞍区的肿瘤,可分为鞍内、鞍上、鞍旁、鞍后及鞍下肿瘤。其中鞍旁多为脑膜瘤等,鞍后多为脊索瘤等,鞍下为蝶窦肿瘤。根据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及X线表现,易于鉴别。而鞍内与鞍上肿瘤之间及与发生在此部位的其他病变之间常相互混淆,需注意鉴别。
            (1)垂体腺瘤
            1)内分泌表现:生长激素腺瘤:早期较小,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时生长过快,甚至发育成巨人症。成人后为肢端肥大。有的有饭量增多、毛发多、皮肤粗糙、色素沉着。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催乳素细胞腺瘤: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重者睫毛、阴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性欲减退,阳萎、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萎缩,精子减少,不育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
            其他腺瘤较少见,从略。
            2)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常无障碍,肿瘤长大,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可出现视力、视野障碍。表现为双颞侧偏盲或一眼正常,一眼颞侧偏盲。重者是失明。
            3)放射学检查:平片可见蝶鞍球形扩大,无钙化。气脑造影见交叉池抬高或消失。大脑前动脉根部向后上移位。CT可见鞍上或鞍内有高密度病灶。MRI于微腺瘤时见垂体瘤内有异常信号,垂体上沿局灶性对称或不对称上突,垂体柄移位,鞍底下陷或轻微下陷。大腺瘤时鞍内垂体信号消失。肿瘤向鞍上发展占据鞍上池,视交叉抬高,甚至深入第三或侧脑室;向两侧发展侵入海绵窦,颈内动脉受压移位或被包绕。海绵窦外膨。向下可突入蝶窦。实体者T1、T2表现与脑组织等信号。囊变与坏死区呈长T1与长T2信号。
               
            总之,成年人首先出现垂体障碍,双颞侧偏盲,视乳头原发性萎缩,蝶鞍球形扩大,可考虑垂体腺瘤。它与颅咽管瘤的区别是后者发病年龄较轻,多在20岁以前发病,但也有成年后发病者。垂体瘤也有多饮、多尿,但尿量不太多,尿比重不低。颅咽管瘤的尿崩症,尿量多,尿比重低。颅咽管瘤半数病人可出现视乳头水肿和继发性萎缩。鞍区及鞍上钙化。
               
            与鞍结节脑膜瘤的区别是:早期脑膜瘤无内分泌变化。双颞侧偏盲较少,多为一眼颞侧偏盲。蝶鞍正常。颈动脉造影,眼动脉有分支穿过颅底供应鞍结节及其附近。常可见由鞍结节向后上方呈放射状血管。与异位松果体瘤的区别在于75%鞍区异位松果体瘤首发症状为尿崩症。垂体腺瘤的多饮、多尿是在垂体前叶功能障碍之后发生,尿量异位松果体瘤为少,尿比重不太低,且多为青春期及学龄儿童。约25%病人有颅内压增高,发育矮小等。
                


            (2)颅咽管瘤
            可生长于鞍内、鞍上、鞍旁或鞍内外同时存在。易与垂体瘤相混。典型者多发于儿童或青春期前。垂体内分泌功能低下,发育停滞,侏儒症。约1/3病人有尿崩症。视野为双颞侧偏盲或单眼颞侧偏盲或正常。视乳头为原发萎缩或水肿及继发萎缩。蝶鞍扩大者不足1/2。但鞍上、鞍内多有钙化为其特征。颈动脉造影见大脑前动脉根部向上后移位,颈内动脉虹吸部张开或脑血管呈脑积水样改变。气脑造影交叉池抬高或消失,第三脑室前下部脚间池或三脑室内前部或整个不充盈。
                总之,儿童或青春期有侏儒症、鞍内或(和)鞍上有钙化应考虑颅咽管瘤。
                鞍上异位松果体瘤与视交叉部胶质瘤也好发于儿童或青春期,也有垂体前叶功能障碍,但罕有钙化。
            颅咽管瘤约1/3的病人有尿崩症,其中,1/10为首发症状,而异位松果体瘤尿崩症达75%,且均为首发症状。
               
            鞍结节脑膜瘤好发于成年,无尿崩症,亦无垂体内分泌障碍,无侏儒症,无蝶鞍扩大。鞍部上皮样囊肿无内分泌障碍,蝶鞍不大亦无钙化,CT示低密度病灶。
               


            (3)鞍结节脑膜瘤
            成年人发病,可有一侧或颞侧偏盲,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蝶鞍正常。CT扫描鞍上有高密度影像可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与鞍部上皮样囊肿的临床症状相似不易鉴别。但蝶鞍有骨质改变者倾向于脑膜瘤。脑血管造影,脑膜瘤有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影像。上皮样囊肿没有这些改变,CT表现多为低密度病变。鞍结节脑膜瘤多高密度病灶。
               


            (4)鞍部异位松果体瘤
            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有垂体前叶及后叶功能障碍。多有颞侧偏盲及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蝶鞍多半正常。凡学龄儿童、青春期有尿崩症,很久以后又出现垂体功能障碍及视野偏盲者应诊断为异位松果体瘤。其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见前述。

 

  最后修改于 2007-09-21 18:2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