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化疗治脑瘤的前景

2009-01-23 14:55 阅读(?)评论(0)
 脑肿瘤除了切除困难外,更大的危险在于如何防止其复发。如果能够有一种材料让化疗药物在脑内持续缓慢地作用于肿瘤好发区域。则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因此近年来我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目前可以采用如下的材料:

   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系药物借助某些高分子材料对生物黏膜产生的特殊黏合力而黏附于黏膜表面上皮部位,从而延长药物在靶部位的滞留和释放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给药系统。

    主要包括植物凝集素和透明质酸、海藻酸及其钠盐、黄原胶等天然材料。如羧甲基淀粉(CMS),其胶液透明、细腻、黏度高、黏结力大、流动性和溶解性好,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稳定性和渗透性,不易腐败霉变。与原淀粉相比,CMS更适于用作增稠剂和黏附剂。其黏度随取代度的提高而增加,受浓度影响大,而受pH的影响小。通过添加交联剂,能进一步提高CMS的黏度。在水溶液中,盐含量的提高,可使CMS的黏度大大降低。溶液中若含有重金属离子或阳离子型化合物时,易形成凝胶或沉淀。以上性质决定了其能够充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壳聚糖与化疗药制成缓释药粒。
  半合成生物黏附材料此类材料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有生物惰性等特点。主要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和甲壳胺衍生物等两大类。
  前者应用较多的有羟乙基纤维素(HEC)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等。这类材料与黏液蛋白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及疏水键产生生物黏附。这些高分子量纤维素醚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黏度随浓度变化是一种指数关系,溶液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特性,假塑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取代基的分布,分布愈均匀,即不存在未取代或取代不充分的链段或分子链,触变性愈小,假塑性愈高。甲壳胺衍生物则是由于甲壳胺本身是一种多聚氨基糖,其分子中的氨基、羟基和黏液的糖蛋白形成氢键而易于黏附,并且具有很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可容性。国外有人将甲壳胺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先进行偶联,再将蛋白酶抑制剂通过EDTA和甲壳胺偶联成复合物。体外实验表明,复合物有较好的酶抑制作用,而且随着酶抑制剂在甲壳胺分子中的比例增加,其黏附力下降。因此,它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胃内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
  合成生物黏附材料目前,本类载体材料中当以卡波姆(CarbomerCb)应用最广。其中尤以Cb934p毒性小、黏度大而被认为可作为内服的药品级胃内生物黏附材料。如国内有人研制了阿昔洛韦(ACV)-卡波姆(Cb)-乙基纤维素(EC)微球。通过考察Cb与EC的不同配比、ACV的含量、微球粒径对该微球的生物黏附能力的影响,以体外释药速率来评价这些因素对微球缓释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b配比增加,ACV-Cb-EC微球生物黏附能力增强,但药物缓释效果降低,表现为负相关;ACV的含量增加,微球生物黏附能力和药物缓释效果均降低;微球粒径增大,其生物黏附能力有所减小;微球在酸性介质中的释药速率明显快于中性或近中性介质。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微球载药量为20%,粒径为500~1200微米,Cb与EC配比为1:9的微球,在pH偏低的胃黏膜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且药物缓释可达12小时。国外也有人对Cb934p包衣微球(CPC-微球)和Cb934p分散微球(CPD-微球)进行了研究。体外黏附实验表明,CPD-微球对小鼠的胃和小肠的黏附力最强,其胃肠道转运时间也比CPC-微球延长。
  目前较多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是盐酸尼莫司汀(Nimustine ACNU)(塩酸ニムスチン ACNU),该产品由日本三共株式会研制推向市场的,优点:(a)该品为盐酸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b)高度脂溶性,可通过血脑屏障,浓度为血浆中原药及代谢物的30%;(c)为一广谱抗肿瘤药,可缓解脑肿瘤、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肺癌、慢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主观或客观症状;(d)是一个价格较低能为大多数人所承受。

颈动脉灌注化疗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选择性局部区域化疗。可以大幅度提高脑组织病灶的药物浓度,若灌注盐酸尼莫司汀缓释剂则有望能达到长期治疗的显效。


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